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實戰買保險

之前一篇精明地買保險分享了我認為怎樣去買對買夠保險,而這一篇我想把理論透過具體例子去實踐出來。

市面上的保險產品令人眼花撩亂,除了人壽外,其他產品的可比性不是很高,在網上也不易找到保費的資料。為了想更加具體去寫這篇實戰,我託在AXA安盛做的朋友關係給我去用他們的軟件看看怎樣去砌合乎我心目中的保險計劃,有實際數字和參考資料可以跟大家分享,所以這篇做例子的產品主是來自AXA,它們不足的地方我會有說明,也歡迎大家提供資料參考。

免責聲明: 我不是保險從業員,沒有任何關於金融或保險的牌照,這篇文章是純屬我的個人意見,概不構成你的個人建議。請注意,以下提出的產品內容和相關金額未必完全正確,而且有投資成分的保單會因利率假設不同而賠償不同,所以只可作為參考。

實戰例子


在香港住的一個三人家庭,三個都是香港人:
小明(丈夫): 文職,月薪三萬,即年薪三十六萬一年,三十五歲,不吸煙。工作有醫療提供,也有免費的人壽和永久傷殘賠償,金額是三倍年薪,即$1,080,000.
小芳(妻子): 家庭主婦,三十歲,不吸煙。
小強(兒子): 六歲,不吸煙

家庭資產負債:
自住房屋按揭:二百萬,月供九千。
基金投資:五十萬

其他目標:
小朋友準備一直讀政府學校,預計以後大學學費二十萬。這個二十萬是現時的價值,將來當然會增加,但我假設如果現在有二十萬的話,可以拿去做簡單投資來對沖通脹,包括儲蓄保險如中人壽的盈豐寶指數基金

自我檢查保險缺口


在去見保險經紀之前,最好自己先計一計需要幾多保障,缺口有幾大,心裡有個底才可以買對買夠。



小明(丈夫)
醫療不用,公司包了。
意外傷殘,喪失工作能力需要保障:
  • $2,000,000 按揭
  • 生活月費: 由於現在月薪三萬,九千去了供款,毛估估如果真的出事的話還了按揭後一家人省一點每月$15,000加上政府的千多三千輔助應該夠。用退休理財的方法算出需要每年支出的26倍,所以$15,000 * 12 * 26 = $4,680,000
  • $200,000兒子以後學費(假設在拿到賠償後可以拿去做簡單投資對沖通脹)
一共需要: $6,880,000

已有保障:
  • 公司給的: $1,080,000
  • 基金$500,000
缺口:
$6,880,000 - $1,080,000 - $500,000 = $5,300,000
危疾需要保障:
  • $2,000,000 按揭。危疾很少影響現有的工作能力(雖然升職機會大大減少),但為了,減輕心理負擔,還是預一筆錢去把按揭還了好。
  • 由於已經有醫療保障,危疾的賠償主要是為了長期藥物,生活上多了的不便,和心理上的補償。這裡沒有一個定數,但通常建議最少一百萬,也可以用家庭每年的支出十倍來做參考。這裡我取的是家庭支出十倍: $15000*12*10 = 1,800,000
  • 由於假設危疾不會影響工作能力太大,兒子學費的數目$200,000也不是太大,估計可以靠每個月的剩錢做投資來解決,所以不用計入保障額。
一共需要: $3,800,000

已有保障:
  • 基金$500,000
缺口:
$3,800,000 - $500,000 = $3,300,000
早死需要保障:
  • $2,000,000 按揭
  • 生活月費: 由於現在月薪三萬,九千去了供款,毛估估如果真的出事的話還了按揭後母子省一點每月$12,000應該夠。用退休理財的方法算出需要每年支出的26倍,所以$12,000 * 12 * 26 = $3,744,000
  • $200,000兒子以後學費(假設在拿到賠償後可以拿去做簡單投資對沖通脹)
一共需要: $5,944,000

已有保障:
  • 公司給的: $1,080,000
  • 基金$500,000
缺口:
$5,944,000 - $1,080,000 - $500,000 = $4,364,000


小芳(妻子)
醫療因為是家庭主婦,時間比較自由,有病可以慢慢排政府醫院,未必要買醫療。
意外傷殘,喪失工作能力需要保障:
已有保障:
  • 基金$500,000
缺口:
$3,120,000 - $500,000 = $2,620,000
危疾需要保障:
  • 政府醫院治療是可負擔水平,危疾的賠償主要是為了長期藥物,生活上多了的不便,和心理上的補償。這裡沒有一個定數,但通常建議最少一百萬,也可以用家庭每年的支出十倍來做參考。這裡我取的是家庭支出十倍: $15000*12*10 = 1,800,000
已有保障:
  • 基金$500,000
缺口:
$1,800,000 - $500,000 = $1,300,000
早死需要保障:
  • 只需要多了一點請人照顧兒子的費用,估計大約$5,000一個月。用退休理財的方法算出需要每年支出的26倍,所以$5,000 * 12 * 26 = $1,560,000
已有保障:
  • 基金$500,000
缺口:
$1,560,000 - $500,000 = $1,060,000


小強(兒子)
醫療小病不用保險,有大病的話日後可能需要住院的時間較多。雖然政府醫院可以解決問題,但一生人那麼長,每次都要排政府醫院有點麻煩,可以考慮買點醫療保險。
意外傷殘,喪失工作能力需要保障:
  • 沒有,不過有錢的話可以買一點以作補償生活上的不便
危疾需要保障:
  • 危疾的賠償主要是為了長期藥物和生活上多了的不便。因為兒子不用照顧家庭,這個只需要基本的$1,000,000.
缺口:
$1,000,000. 不能把用來保障父母狀況的基金$500,000用來填補這個缺口,不然當兒子和父母其中一個同時出現狀況的話保障會不夠。

早死需要保障:
  • 沒有。兒子不是用來防老,父母應該自己投資為自己退休打算,所以如果兒子過世的話不會增加家庭負擔,而現實一點來說,家庭支出少了,父母可以用來投資的錢會更多。

以上計算缺口時有個細節。基金$500,000重複的出現了在父母幾樣需要的保障上,所以如果父母同時出現幾樣狀況,基金並不能用來填補多於一種缺口,會出現比計算更大的缺口嗎?答案是否的,因為計算的需要保障時是獨立了來看,所以有些地方其實是重覆了保障,以免只有一項狀況出現時保障不夠。例如如果小明出現危疾,同時小芳出現意外完全喪失工作能力(打理家庭的能力)的話,保障一共有$5,100,000(注意基金$500,000只算一次)。用了$2,000,000還房屋按揭,還有$3,100,000,即大概每月多$10,000來用($3,100,000/26/12),加上每月省回的房屋供款$9,000,保障足夠。要留意的是如果基金佔每樣保障太大份額,缺口會計得太少,在出現兩樣以上狀況時可能會保障不夠,這個在計算時小心一點。

可以用來填保保障缺口的保險計劃



小明(丈夫)保單, 35歲,不吸煙
保險公司AXA安盛
保單名稱十年續保真智精選定期保險(消費型)
+ 金裝康愉保險(消費型)
+ 意外保險(消費型)
+ 倍關懷意外保險(消費型)
最高保障年齡真智精選: 75
金裝康愉: 65
意外: 65
倍關懷意外: 65
保單生效日2016/01/01
主約繳費年期永遠
今年實繳保費$7100(真智精選) + $8100(金裝康愉)+ $5200(意外) + $6000(倍關懷意外) = $26400
身故賠償$4,364,000 (如果是意外身故的話再加"意外傷殘"的賠償金額,這個是買多了,但我在AXA找不到只保意外傷殘不保意外身故的產品) (真智精選)
意外傷殘$5,300,000 (意外 + 倍關懷意外)
意外醫療跌打或門診的賠償有分別,幾千至兩萬多,不能盡錄(倍關懷意外)
意外住院現金很多細節不能盡錄(倍關懷意外)
危疾賠償$3,300,000 (金裝康愉)



小芳(妻子)保單, 30歲,不吸煙
保險公司AXA安盛
保單名稱十年續保真智精選定期保險(消費型)
+ 金裝康愉保險(消費型)
+ 意外保險(消費型)
+ 倍關懷意外保險(消費型)
最高保障年齡真智精選: 75
金裝康愉: 65
意外: 65
倍關懷意外: 65
保單生效日2016/01/01
主約繳費年期永遠
今年實繳保費$2500(真智精選) + $2400(金裝康愉)+ $2600(意外) + $3000(倍關懷意外) = $10500
身故賠償$2,120,000
(AXA意外保險的保障不能單獨買,作為附加保障,保障額受主單真智精選限制,所以只好增加真智精選的保障額)
(如果是意外身故的話再加"意外傷殘"的賠償金額,這個是買多了,但我在AXA找不到只保意外傷殘不保意外身故的產品)
(真智精選)
意外傷殘$2,620,000 (意外 + 倍關懷意外)
意外醫療跌打或門診的賠償有分別,幾千至兩萬多,不能盡錄(倍關懷意外)
意外住院現金很多細節不能盡錄(倍關懷意外)
危疾賠償$1,300,000 (金裝康愉)



小芳(妻子)保單, 30歲,不吸煙 (Optional 保單,可買可不買)
保險公司AXA安盛
保單名稱真智安心醫療保障附帶額外醫療附加保障(消費型)
最高保障年齡100
保單生效日2016/01/01
主約繳費年期永遠
今年實繳保費$4000 (保費不太確定,只作參考)
住院保障不能盡錄
嚴重疾病治療不能盡錄
門診不能盡錄
醫療事故不能盡錄
身故賠償$15,000



小強(兒子)保單, 6歲,不吸煙
保險公司Chubb安達
保單名稱智主人生保障計劃20 (返還型)
+ 安康健危疾全保障 (消費型)
最高保障年齡智主人生: 終生
安康健: 85
保單生效日2016/01/01
繳費年期智主人生: 20
 安康健: 永遠
今年實繳保費$2000(智主人生,保費不太確定,只作參考) + $4000(安康健,保費不太確定,只作參考) = $6000
身故賠償$200,000 (安康健不能單獨買,所以要加一個主單,人壽最便宜所以用人壽做主單,保額要最少買危疾的五分一) (智主人生)
危疾賠償$1,000,000 (安康健)


小強(兒子)保單, 6歲,不吸煙 (Optional 保單,可買可不買)
保險公司AXA安盛
保單名稱真智安心醫療保障附帶額外醫療附加保障(消費型)
最高保障年齡100
保單生效日2016/01/01
主約繳費年期永遠
今年實繳保費$2000 (保費不太確定,只作參考)
住院保障不能盡錄
嚴重疾病治療不能盡錄
門診不能盡錄
醫療事故不能盡錄
身故賠償$15,000

總保費: $26,400 + $10,500 + $6,000 = $42,900,即平均每月$3,575,對於小明的每月收入$30,000算是可負擔以內。
如加optional保單s: $4000 + $2000 = $6,000,即平均每月加$500

有幾個找產品砌計劃時的細節:

  • 很難找到產品完全附合例子中要保的事項,尤其是消費型的(消費型保單 vs 返還型保單),不易找單獨買的保險產品,很多時只能靠附加保障(例如Chubb的安康健)。另外,我找不到只保意外傷殘不保意外身故的產品,所以意外身故時的賠償比實際需要多了很多。
  • 附加保障的保障額受到主單的保額限制,例如Chubb的安康健只能是主單保障額的五倍。AXA的危疾附加保障金裝康愉更只能是和主單的保額一樣,所以在給小強選產品時因為不需要早死保障,我選了Chubb的產品。
  • 很多時保險經紀會提議各種附加保障,客戶很容易受引誘給多一千幾百加多幾樣,例如豁免保費附約。你要看清楚自己的保障缺口在哪裡,看需要來加。
  • 保險經紀很不情願賣消費型產品給你,因為佣金比返還型低很多。


消費型保單 vs 返還型保單

返還型的保單其實是消費型保單加一些保守投資原素,所以不單要交保障事項的風險費用,還要交隱藏了的投資費用,和忍受保險公司做的低回報保守投資(長線投資我個人應該投資在股權,不是保險公司常用的債卷)等等。除非你有足夠收入去買返還型保單,而又不放心拿錢自己去投資(例如買指數基金),不然還是買消費型比返還型保單好。

以下我以小明的人壽保障做例子,看看消費型和返還型的分別。例子用交到100歲的返還型,因為其他有年期的返還型如10年20年的其實IRR差不多。

小明35歲不吸煙,保障額$1,000,000,消費型人壽每年保費$1630(每十年保費調高一次,45歲時每年保費$4,360; 55歲時每年保費$12,150; 65歲時每年保費$31,000). 返還型的話每年交$11,000,保費永遠不變。

因為消費型保險只保到75歲,所以我假設小明75歲時死。計算方法可以參考用DCF來比較保險的回報一文,要注意的是返還型的保單因為有利息和紅利,身故時的賠償會比消費型的高一點,這個例子的返還型在75歲時身故賠償大概是$1,600,000(如果取消的話卻只有$900,000)。

消費型IRR: 5.59%
返還型IRR: 5.54%

可以看到兩款保單的IRR在長時間上基本上是一樣。

如果小明在短時間內死,兩款保單的IRR郤會差很遠,例如小明55歲時死的話(交了20年保費):

消費型IRR: 26.73%
返還型IRR: 14.24%

如果小明75歲後才死,是不是返還型的更好呢?答案也是否,因為小明可以用每年消費型保費和返還型保費的差額去做投資,而那投資到小明75歲時其實都已經可以做到self-insured。假設投資回報是6%,在75歲時會有$786,000;回報是8%的話,有$1,736,000;回報是10%的話,有$3,571,000

從以上看出,返還型的保單在受保人早死的情況下回報比消費型差;在受保人比較晚死的情況下則和消費型+指數基金差不多。要說明一點的是返還型的回報比指數基金的回報穩定很多,換句話說,返還型保單在任何時候也做到大慨指數基金的平均回報(6-8%),而投資指數基金的話回報每年的浮動有點大。綜合以上的因素,因為消費型保單可以在收入還不是太高時就已經買到足夠保障,而且交保費方面也比較有彈性,我比較偏向消費型。

免責聲明: 我不是保險從業員,沒有任何關於金融或保險的牌照,這篇文章是純屬我的個人意見,概不構成你的個人建議。請注意,以上提出的產品內容和相關金額未必完全正確,而且有投資成分的保單會因利率假設不同而賠償不同,所以只可作為參考。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精明地買保險

每個人都應該買保險(為甚麼要買保險?),但可惜的是有些從事保險業的人只向錢看,而不是從客戶的需要出發,加上本身財商未必夠,對公司的產品未作多研究,故而未能夠給投保人適合的保險產品建議。如果因為一些不合格的保險經紀,使你對保險郤步,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用自身的經驗、比較,加上讀完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的建議,在這裡分享一下怎樣精明地買個人保險。免責聲明: 我不是保險從業員,沒有任何關於金融或保險的牌照,這篇文章是純熟我的個人意見,概不構成你的個人建議。

首先,要知道人生有甚麼是可能需要保障的:
  • 早死
  • 生小病
  • 嚴重疾病
  • 傷殘、失去工作能力
  • 退休

跟著,就要買對買夠。我會從優先次序去講怎樣去買對買夠每樣保障。留意一點,如果你是做父母的,我這裡主要講的是做父母的保障,因為父母的保障一定是優先。在後一點的地方會講子女的保險要怎樣買對買夠。

I. 醫療、住院


除非你一下掛掉,不然發生甚麼意外,或患甚麼疾病也一定會經過醫療和住院。如果沒有這個保障的保險,連治好的機會都沒有。幸好,一些國家或地方,如香港,有免費或廉價的醫療保險,或是有可負擔的政府醫院可以看診。有些公司也會為雇員提供免費或廉價的醫療保險。如果你是屬於這幸福的一群,可以直接跳去看下一個保障。

醫療和住院最重要的是確保支出費用在可負擔以內,而且是在短時間內可負擔,因為在時間上你是沒有選擇的。一些小病小痛只需要一千幾百,負擔得起就不用買保險了。以下是一些買醫療和住院保險的建議:
  • 如果有選擇的話,買有墊底費(deductible)的,因為便宜很多。
  • 買實報實銷型的才可以確保"買夠"
  • 住院現金(是保險公司額外給你的現金,不是住院費用)不是很重要,因為用短期儲蓄來應付不能工作而損失的收入更化算。除非沒得選擇(所謂的「送俾你」),不然還是不要另外買,平時儲好等同家庭三個月的支出就可以了。
  • 最好買有「免找數服務」的,不然要自己先付的話,保險的作用大減。
  • 買每幾年續保的消費型更化算,通常是三到五年。記住,一定要買保證續保的。
  • 如果沒保證續保的消費型,那只好買終生(沒有終生的話也應該可以保到100歲)
  • 除非家族有前科,不然一些對某些疾病有額外醫療保障的不用買,例如癌症治療。我會建議用危疾保險來保障嚴重疾病的風險。
  • 有一些計劃是連人壽保障的,最好避免,因為費用高很多,往後的章節會講怎樣保障早死的風險。

II. 傷殘


傷殘、喪失工作能力是人生最大的難題,因為不但平時生活可能會有額外支出,還喪失了賺取收入的能力。這個保障比早死還更重要,因為你活了下來就要面對將來的人生,而這個人生是你從來沒有面對過的。

保額方面主要看你預計每年支出多少,包括你要照顧的人的支出。假設每年支出是Y,那根據我之前的退休理財一文(永久傷殘和提早退休分別不大...),你需要大概26倍Y的保障額。如果你有債務在身,例如房屋貸款,那你還要把這個債務加上去。假設你房貸三百萬,預計每年支出$12萬(每個月一萬在沒有住屋問題下應該夠用了),那你保障額就要$3mil + 120,000 x 26 = $6,120,000. 

以下是幾個要點:
  • 很多公司有幫雇員買意外傷殘,加上你其他積蓄,所以你需要買的保額可能沒那麼大。
  • 因為意外傷殘保太便宜,保險公司未必有獨立的意外傷殘賣。你可以和人壽一併買,反正保障額的需要差不多,分別是人壽需要的保障額不用包含你個人的支出...
  • 有消費型就買消費型
  • 意外傷殘保便宜,而且意外傷殘是人生難題之首,身心受創,日常生活也需要額外的照顧,錢鬆動又有消費型意外傷殘險的話,可以買多一點,到以後有其他投資做支援時可以慢慢減少保額。
  • 計支出時如果你沒有親人可以照顧你,要計入請護理的費用。有一種保險叫長期護理險,但這種保險索償比較嚴格,費用又貴,我不太建議。
  • 很多國家地方對永久性傷殘有長期輔助的,這個輔助的額度可能會受資產影響,所以計需要的保障額時要注意。
  • 留意一點,保險公司通常會分開意外引致的傷殘和疾病引致的傷殘,意外引致的比較重要,應該優先買,疾病引致的傷殘通常是受危疾保險所保障,也是越早買越好。

III. 危疾


其實危疾和傷殘同樣重要,不過傷殘會大大減低工作能力,而患上危疾通常還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所以危疾稍為次要一點。這個保障比早死還更重要,因為你活了下來就要面對將來的人生。

危疾的保險通常比較貴,消費型所保的年期可能又太低(見過只保到75歲)或不保早期疾病,所以要買對買夠還是挺困難的。危疾的好處是理賠方面算是比較直接,一「中招」基本上開張醫生症明就可以賠,未有醫療支出前就已經有錢到手,所以也是每個人應該要買的保險,以下是幾個要點:
  • 因為保費較貴,保障額的目標不是用來提早退休,而是對患病費用和長期藥物的一些對沖,建議保障額是十倍每年生活支出,最少也要有港幣一百萬。
  • 買的範圍就算貴一點也要越大越好,早期疾病一定也要有。
  • 可以單獨買的就不要夾雜其他保障。有時難免夾雜一些人壽的,例如危疾保障額一百萬,加人壽保障幾十萬的還可以接受,如果危疾保障和人壽保障額度是一樣的話,保費會很貴,盡量避免。
  • 有消費型就買消費型,記住要保證續保的。
  • 有時要在保障範圍大、保障額、和保費之間作出平衡,那可以買一份保障大的危疾單(保障大通常沒有消費型)但保障額買低一點,再加一份消費型買保額大一點。
  • 只有返還型的其實也可以買,小弟就是因為想要保障大的關係買的是返還型。一些返還型會在頭十年給你一些bonus,35%至70%都見過(早中招有奬賞,不知哪個人想出來的...),如果你錢不夠的話可以把需要的保障額連這個bonus計算在內,因為保險主要是為了保頭十至二十年,之後用自己另外的投資可以抵禦風險。
  • 有些疾病如早期輕微的疾期可能只賠保額的一部份,不是100%,你要看清楚你的保額夠不夠用。
  • 豁免保費附約(保險人於契約繳費期間內,若發生特定保險事故,保戶免繳保費而使保險契約繼續有效)一定要加,費用通常很低。
  • 現在保險都會每年給你加保費加保障的選擇(好像叫增值權益附加條款,英文annual escalators),通常是根據通脹,如果你連續兩年拒絕就會除消這個權利。我個人建議是每年都同意加,因為其實這個算是一個小福利。假設你30歲保額一百萬要一萬保費,如果保額變成105萬,那保費$10500是合理。如果你申保時是31歲而保額要105萬的話保費一定比$10500高一點,因為年記大了一年。增值權益附加條款的那個選擇不會因為年紀大了保費特別增加,只會跟保額增加的百份比一樣,所以算是幾化算。
  • 有些危疾可以有多重保障,即賠償了一個疾病後還可以賠多幾次其他疾病,我個人是不建議買這個的。先不說你一生人中幾樣危疾的機會有多少,那些多重保的保費很貴,分分鐘夠你買多50%至兩倍保障額,所以不如直接買高一點保障額好過。

IV. 早死


如果你是家中負責賺錢的成員,這個一定要買,保障額是家庭負債加家庭年支出(當然是沒有了你的存在的支出...)的26倍,讓家人可以用退休理財一文的方法在你離開後去維持生活。如果不夠錢的話其實也不用要買年支出的26倍,因為一般家庭都會有成員長大可以賺錢,用保險金維持生活的需要應該是會慢慢減少的。

不過,記住不要假設你的另伴侶可以從以前不上班到你離世後可以去上班賺錢,因為你的離開已經為家庭帶來悲哀,如果還要大大改變家人的生活,實在是太難為他們了。再加上,原先不上班的伴侶可能是有照顧其他家庭成員的責任,上班的話這個位置就會懸空。

其實人壽保險不太貴,保障額買高一點沒關係,不過記住買消費型的,買保證每年續保的。消費型和返還型的保費差很遠,買消費型的人壽,留剩下的錢自己投資就好,例如買指數基金

V. 退休


用來退休的保險主要是儲蓄和年金。以我經驗那些儲蓄險唯一的好處是比定期存款回報高,而且回報也有一定程度的保証(每年都是正回報),不過因為費用高(隱藏費用很高,你看不到的,在回報上反映了高費用,可以看用DCF來比較保險的回報來自己計真實的回報),我是不建議用儲蓄來做主力儲錢。我對儲錢退休的建議是買指數基金

年金的費用高,不建議。

VI. 其他保險


A. 旅遊


一定要買,記住買保障範圍大的,要省這些錢的話不如直接不旅遊。

B. 儲蓄


有些保險產品是為了短期儲蓄,五年到十年就有可觀的回報(比基金低但比定期或政府債卷高),這些如果有需要的話例如儲錢結婚買樓是可以考慮,不過你要計清楚回報是多少,坊間有誤導性的產品很多。

C. 車險


第三者保險一定要買比法定更高的保障額。小弟的第三者保險在美國跟Geico買,買的是最高的保障額$500,000 USD,不貴,要省也不是省這個。反而自己的財產可以買低一點甚至不買,人身也不用買太高,因為有其他保險。

VII. 子女的保險


子女因為沒有家庭的責任,所以保險主要是為了醫療和治病的費用,即是醫療、傷殘和危疾。記住,身為父母的先買,有餘錢才幫子女買。人壽保險其實不重要,把錢留著來自己做投資更好,不過你可以幫他們買一點來以後給他們做成人的禮物,借機會給他們一點風險知識,這樣的話人壽就買返還型的,買消費型的沒意思。

其他一些買保險時的建議


普遍來說,消費型的保險更化算,從經紀得到較少佣金這方面就可以推算到...不過返還型的保障通常大一點,在審批方面也鬆一點,所以有時也只好買一些返還型的,另外再加一些消費型的加大保障額。

有些產品是幾樣保障都有,例如危疾加醫療加人壽,我覺得它們在各樣的保障都不夠,保費較貴,盡量避免。

現在很多保險都有多種年期可以選擇,如果你計一計IRR的話可以發現其實終生付費的更化算,不過知道只要交幾年就不用再交保費的感覺就和早還房屋貸款的感覺一樣是挺爽的,兩者作出平衡,我自己選20年的,算是一個金錢回報和心理舒服之間的一個妥協。

買保險主要有三種渠道:銀行,中介,和保險公司自己的經記。人壽的話從哪一個買也沒關係,反正容易理賠,其他的話我強烈建議跟保險公司自己的經記買,因為理賠方面他們同後勤的溝通好一點,而且公司和同事會給他們公司產品理賠的經驗,所以在理賠方面把握好一點。保險經紀是一定會希望你可以得到賠償的,因為想賺口碑,反正出錢的是公司。

跟大型和歷史悠久的上市保險公司買,因為大的保險公司有多些人看著,他們較不敢亂買產品,在賠償方面群眾壓力對他們的效果也更大。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用DCF來比較保險的回報

當你知道一項投資未來每一年要付出多少錢和可以獲得多少錢,你就可以做一個DCF(discounted cash flow)分析,得出一個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就是這項投資的每年回報,可以和定期存款的年息去比較。很多時一些保險產品所標傍的回報沒有把年期的因數計入去,只是簡單的把倍償金額除以總繳付保費就當是回報率,我不敢說這是誤導,但這樣計算出來的回報數字用處實在不大,和其他投資產品的可比性很低,要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就要靠自己去計算IRR了。

保險回報計算的困難在於受保障事項的發生率不是一般人可以知道的,要計起來也很複雜。不過,有幾種保險是可以跳過分析發生率而大概計出回報,例如:
  • 儲蓄: 通常會有一點人壽成份,但成份太少,可以不理,計算DCF時用取消保單拿回的總值來計算。
  • 人壽: 為早死的風險而買,所以看重的是頭十至二十年的回報,計算DCF時用身故賠償的總值來計算。一般頭十年有雙位數回報,第十年至第二十年有高單位數回報,之後催向比長期美債回報高一點,如30年美債是3-6%的話,這個產品的回報應該是5-7%,當然這是假設買的是美金或港紙保單。我這裡說的是Whole Life Insurance,即每年定額保費的非消耗型產品。
  • 年金: 在計算時假設一個死的年份,如八十或一百歲。
  • 其他: 例如危疾,你可以假設必然發生來計算回報,如果回報太低,那就可以斷定買的意義其實不大,不如不買,自己買基金好過
以下我會用一份重儲蓄的保單來做例子去說明怎樣計出IRR,工具是免費的Google Sheets。

這是中國人壽的盈豐寶建議書,一個agent給我的,保費是$25,544,投保金額寫著的是$120,000,但我看不到這個投保金額的重要性,至少在計算回報時沒有用:


通常這些建議書都會有一個現行公司的年息率,這個例子是5.5%。這個年息率不但只用於計算回報的其中一部份,還要是不保證的,所以用來計算IRR的意義不大。不過這份建議書的數字都是由這個年息率產生出來,所以如果年息率太高就有機會有水份,這個例子在30年美債3.2%的情況下,應該可信,在比較不同產品時也要留意一下這個數字是現行公司的年息率還是只是一個假設的年息率,最好要求agent提供過往保單建議書和實際得到的數字去比較。

用Sheets計算的方法如下(完整檔案分享在這裡):

  1. 第一個column打入週年,由0開始。如果這個數字是N,可以解為N年後的回報。
  2. 第二個column打入年繳保費,記住要用負數。這份保單只交五年,所以其餘的保費是0(要打入0,不能漏空)。這份保單奇怪的地方是在週年0交保費後,週年1是不用交保費的,到週年2開始才再每年交保費交四年。
  3. 第三個column打入保單結束拿回的金額,在這個例子是「現金儲備總值」或「身故保障總值」(保單建議書很多數字都是noise,最後拿到的總和才有意義),用哪一個視乎你打算怎樣去結束這份保單。在頭幾年如果取消保單的話,回報很低,甚至是虧,所以應該只會因為身故才結束這份保單吧。我在週年0到5是用「身故保障總值」,餘下的年份用「現金儲備總值」。
  4. 第四個column是計算當年結束保險的話,IRR是多少。週年0意義不大。週年1開始用IRR這個function去計,用法是IRR(cashflow_amounts)。cashflow_amounts就是每一次預計的支出和收入,如週年4,要包含週年0到3交過的保費,再加週年4回報減去保費,即總共有五個現金流向: 1) -25544, 2) 0, 3) -25544, 4) -25544, 5) -25544+106898. 頭四項用第二個column(B)可以得到,即B$2:B5 (因為開始的B2在每一行都是固定的,要加$在2前面) ,第五項是那一年(週年4是第6行)保費和拿回金額的差額,因為保費是負數,把兩個數字相加就可以了,即B6+C6,所以週年4的IRR(即D6)是=irr({B$2:B5;B6+C6})

這個例子可以看到這份單的人壽成份很少,換來的是較高的儲蓄回報,畢竟在現時30年美債3.2%的情況下,長期回報有5%的投資產品算是不錯了,當然這是在假設中人壽這個產品可靠的情況下。在一百歲時(週年70)有一個bonus,把當年的IRR加到7.21%。